学者的声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思凡研究员: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的科技新星
远赴重洋,道阻且长
陈思凡研究员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师从德国科学院院士Ingrid Grummt教授。在取得细胞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同时,陈思凡荣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奖学金、优秀博士毕业生及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中山大学和海德堡大学悠久的历史文化、浪漫的人文气息和深刻的理学思想,使陈思凡长期以来在文理方面均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提升。怀着对科学研究的热忱,博士毕业后他进入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国际知名学者Sudha Biddinger教授。顶尖科研平台的支持和优秀学者的指导使他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在2019年底,陈思凡放弃了继续留在美国深造的机会,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回国,成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一名研究员。在谈及为什么回国时,陈思凡说到,母校中山大学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我想回到祖国、回到母校,把我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莘莘学子,为国内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思凡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陈思凡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回国后,最让陈思凡惊喜的是国内今非昔比的科研环境。“国家对科研的重视,中山大学对青年学者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些归家的游子可以大展拳脚。”陈思凡风趣地说道。得益于中山大学的高水平平台和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大力支持,陈思凡很快适应并顺利组建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在回国不到3年的时间里,以通讯作者在Cell metabolism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国际知名杂志中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
因知而治,自强不息
陈思凡研究员长期从事糖尿病领域的科研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而大众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不足50%,治疗率和控制率更是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糖尿病带来的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认知障碍等并发症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陈思凡团队聚焦于糖尿病的代谢调控、并发症防治及药物开发,以期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发现新的理论基础,拓展新的治疗手段。陈思凡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开创性地发现胰岛素抵抗带来糖脂代谢障碍的关键机制,并首次鉴定出相关的靶点激动剂,为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药物开发的方向。
好的科研工作离不开好的平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2009年获批建设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并相继获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国际合作平台。同时,中山大学及附属医院鼓励学者们开展自主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多项基金支持。在陈思凡的专业领域——代谢性疾病研究方面,他协助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搭建了广州市代谢性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致力于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来,进而造福众多代谢性疾病患者。得益于这些优厚的条件,陈思凡团队也在近3年解决了其领域内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在今年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陈思凡在“逸仙内分泌代谢论坛”作学术报告
博学审问,永志勿忘
对陈思凡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学生们。陈思凡常常亲自给学生们演示实验,细致地讲解每个步骤。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思维与习惯,陈思凡在课题组开展“三个一”的科研教学体系:每周1次研究进展汇报,1次文献汇报,1次组内实验技术细节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每每有优秀学者的会议,他总不忘提醒学生们参加,鼓励学生紧跟研究前沿,勇于批判、大胆创新,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对 科研的热情,培养学生们成为优秀的科研人员。

陈思凡指导学生做实验

陈思凡与其研究团队
陈思凡表示,其回国后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校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医院领导和人力资源部、科研与学科建设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热心帮助。在学校和医院平台的帮助下,陈思凡将继续带领团队深入探讨其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争取取得更多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原创性成果并努力实现转化,培育出更多具有优秀科研素质和人文情怀的综合型人才,以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和医院的大力支持。
【学者简介】

陈思凡,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聚焦于糖尿病的代谢调控、并发症防治及药物开发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ell Metabolism(2篇)、Molecular Cell、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Nature Communications和FASEB Journal等杂志发表论文。主持国自然优青、广东省杰青等项目。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理事、代谢生物学分会青年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代谢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肥胖代谢外科学分会肥胖组副组长。兼任国际学术杂志《Bio integration》、《iMeta》、《Medicine in microecology》编委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