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的声音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丁俊军教授:对科学的热情是永恒的

发布人:陈俊銮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丁俊军教授

 

 回国发展

广阔平台和学术氛围的吸引

丁俊军教授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后,赴美国西奈山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底,丁教授毅然选择回国,选择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为国内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山医学院,丁教授建立起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开展独立的科研课题研究。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中山医,丁教授谈到:“中山大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双一流’名校,作为医科品牌代表的中山医学院拥有一流学科和平台,科学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育结合,荟聚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青年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平台、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学院四周与多家高水平医院毗邻,互相联系密切,合作交流广泛,学术氛围浓郁,为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优越条件。”

 

回来工作后,丁教授更是感受到学校和学院的快速发展,科研平台不断完善和提升,高水平师资队伍逐渐壮大。此外,学院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这里勤勉刻苦的学生也让丁教授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充满希望的未来。学校、学院为丁教授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科研环境。在学校、学院和平台的支持与帮助下,丁教授克服重重困难,深入探究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多项成果陆续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这些努力换来的回报也让丁教授更加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值得的,对科学的热情和追求得以充分施展。

 

丁教授组织中山医学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联合交流会

 

科学研究

围绕核心问题不断创新

丁教授长期从事干细胞领域科研工作,具体研究主要聚焦在胚胎干细胞、体细胞重编程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等热门生物医学领域。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分化成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干细胞在医学研究方面有多种用途,可作为研究模型用于疾病相关研究和筛选药物,同时也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疾病的良好材料,是当今生物医学前沿和热点,在全世界范围发展日新月异,成为最具转化前景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干细胞已用于各种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等疾病治疗研究中。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细胞转变过程中细胞命运是如何决定的、其中分子机制如何,都是非常重要和有趣的问题。

 

丁教授团队聚焦于干细胞命运的表观遗传调控,深入研究干细胞命运转变中包括组蛋白修饰、染色质结构、蛋白相分离等复杂分子机制之间的关系,开发新的研究技术和算法,深入、细致地阐释干细胞命运调控、生命发生发展的机理。除了上述基础研究,丁教授团队还利用来源于乳腺癌病人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建立肿瘤疾病模型,利用干细胞分化的过程模拟人体发育过程中癌症的发生发展,在全过程中寻找早期靶点,对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相关药物筛选,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丁教授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IF>20的5篇),单篇最高引用367次,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8篇,包括Cell Stem Cell(封面)、Cell Research、Genome Biology、Protein Cell(封面)、Stem Cell Report等期刊,系列成果获得了Cell Stem Cell、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Cell Regeneration等杂志刊发专门评论性文章并高度评价,被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评为年度关键进展,并被Cell等顶级杂志引用,整个团队不断突破自我,推崇创新。

 

良师益友

充满活力与快乐的团队

丁教授非常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科研思维与科研技能的锻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丁教授平时会经常指导学生课题,与学生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在课题组会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讨论,积极探索,有多位学生因表现突出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同时实验室也非常关注本科生的培养,以教学带动学生的科研兴趣,近几年有超过30名本科学生参与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其中有多位本科生已赴耶鲁、剑桥、清华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丁教授也曾获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丁教授一直强调科学研究要“仰望星空大胆想象,脚踏实地小心求证”,要敢于挑战教科书传统观点,勇于创新,但在求证过程需要特别细心,时刻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丁教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教授,科学研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解锁生命密码,探寻未知,拓展对世界的新认知。

 

丁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广阔的见识吸引了很多在校学生慕名前来学习。在学生们的眼中,丁教授不仅是一位良师,更是一位益友。丁教授会与学生一起打球、娱乐,讨论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丁教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强调好的身体和心态是做好科研的基础。团队成员也逐渐成长,目前已有2位获聘为相关高校的教授或副教授,多人成为单位教学科研的核心骨干。

 

左图为丁教授指导实验,右图为团队成员为丁教授过生日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学院始终如一的支持,让丁俊军教授对科研的热情、展望和期许得以施展。广阔的平台、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全面的支持保障可以让来校的优秀人才安心、专心教学和科研,做好事,做大事。欢迎广大优秀青年学者选择中山大学,选择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学者介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丁俊军教授

 

 

丁俊军,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独立PI。2009年6月丁俊军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同年9月赴美国西奈山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底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2016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研究工作主要聚焦在胚胎干细胞、体细胞重编程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等热门生物医学领域,近年在Nature、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著30篇,引用超过2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