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与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交流会顺利举行
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激发博士后队伍科研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我校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人才项目的申报质量,我校人力资源管理处于2月27日下午在广州校区南校园第三教学楼讲学厅分别组织了2025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档)申报交流会。本次交流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全校400余名在站博士后、拟进站博士后等人员在讲学厅和线上同时参与,会议由人力资源管理处刘潇潇副处长主持。
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培训环节,刘潇潇副处长首先介绍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设立背景、资助类别和内容、资助对象和申报资格、2025年申报工作的新变化等内容。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系主任黄奕祥教授作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7批特别资助的评审专家,以线上分享的形式为申报人分析了各类基金项目的区别与特点、评审流程与标准、申请书撰写的注意事项等,并在提问环节对申报人进行指导。肿瘤防治中心刘佳副研究员和岭南学院毕青苗副教授分别结合各自的学科背景,分享了研究心得和申报书撰写经验。

肿瘤防治中心刘佳副研究员作交流分享

岭南学院毕青苗副教授作交流分享
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档,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培训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管李泓熹介绍了博新计划的申报政策,以及项目自2024年以来的重要变化。在特邀专家报告环节,附属第六医院临床检验科学科带头人刘焕亮教授作为多位博新计划获选人的合作导师,以《在科研红海中突围成长:博新计划申报的多维度考量》为题,从合作导师的角度为申报人讲解博新计划在申请人、导师、科研平台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标准,鼓励大家有效结合自身研究与国家战略,选择合适的合作导师与优秀的科研平台。大气科学学院博士后王天、肿瘤防治中心博士后冯莉莉,以及海洋科学学院博士后谢振辉(线上分享)作为近年来各领域博新计划获选人代表,结合所在学科领域的特点分享了申报书的撰写要点,研究计划和撰写思路,以及自身的学术成长经历。

附属第六医院刘焕亮教授作申报指导

大气科学学院王天博士后作交流分享

肿瘤防治中心冯莉莉博士后作交流分享
近年来,我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方面连创佳绩,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我校注重博士后的培育,积极打造高水平青年科研人才队伍。学校定期开展培训交流会、学术沙龙等各类活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创造学术交流机会,助力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中山大学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前,学校已启动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7批面上资助、第18批特别资助,以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预祝我校博士后厚积薄发,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