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的声音 | 历史学系预聘助理教授王亚楷:不忘初心,黾勉治学

发布人:陈俊銮

学者简介

 

王亚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预聘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史、近代图像史和毒品及成瘾品史研究,以第一作者在权威刊物《近代史研究》上发表论文两篇,获2020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人才称号,并获上海哲社,DAAD,德国精英大学项目等多项科研资助。

 

情系中大

王亚楷老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并于复旦大学获得中国史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在上海大学和德国图宾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下半年,王亚楷老师作为中山大学第一批 “预聘-长聘”制教研系列教师,回到中山大学任教。谈及此处,王亚楷老师说到:“自从学校实行“预聘-长聘”制后,提供给青年教师的资源、支持条件和薪酬待遇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非常吸引像我们这样的青年学者。另一方面,我在毕业后不断见证母校和母系的发展和成就,作为中大学子与有荣焉。今年恰好是我本科毕业的十周年,能够有幸回到中大,这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历史学系成立于1924年,多位中国现代史学奠基人曾执教于斯,为学系培植了极为深厚的学术传统。历史学系学者秉持严谨治学、博大持中的优良学风,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蜚声海内外。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历史学系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流的学术平台和丰富的学术资源,还为新进教师配备了优渥的工作条件和办公环境,让学界新人们得以在康乐园的葱郁和永芳堂的宁静中潜心治学,不忘初心。

 

王亚楷老师在做学术报告

 

 

崇实求真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发展中进入到了精耕细作的阶段,相关研究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深度挖掘和新材料的发现整理,以还原丰富而复杂的历史。若干基本史实的“重现”与“再发现”也使我们今天对近代史的认识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中国近代史研究界在新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下,开始将社会生活与思想史的相关领域纳入视野。王亚楷老师在鸦片消费和社会心态的相关研究中,以“瘾”在晚清社会中的认知为切入点,利用多种史料,首次考察了该概念的生成流变与鸦片之间的联系,展示出了物质与观念在近代政治和医学领域中的复杂互动关系。另外,在史料挖掘方面,图像史料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等特点,成为文字史料之外重要的史料类型之一,而图像研究也成为近年研究热点。王亚楷老师借鉴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围绕《<南京条约>的签约与钤印》一图,对签约现场、参与人员、交涉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展示出既有研究中被忽略的重要细节。

 

王亚楷老师指导学生

 

薪火相传

 

 

“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求学经历,奠定并塑造了我的价值观和学术取向,是极为珍贵的人生财富。”王亚楷老师说道。经历了学生到教师的转变,王亚楷老师表示,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始终提醒着自己作为“中大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历史学系踏实勤勉的学风也影响着自己的言行。她希望将这些精神财富通过教学和授课传递给更多年轻的学子们,让薪火代代相传。作为一位受母校深刻影响的学子,王亚楷老师表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接续历史学系的学术传统和中山大学的优良学风添砖加瓦,也愿意为历史学系的学科发展和母校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