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的声音 |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预聘助理教授贺嫣颐: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发布人:陈俊銮

学者介绍

 

贺嫣颐,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预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地表能量平衡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近5年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7篇SCI论文(包括中科院一区6篇,二区1篇),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Bulletin、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和Journal of Climate等高影响力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获得2022年中国气象学会首届优秀博士论文等奖项。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中山大学独特的区位优势、强有力的科研平台和踏实严谨的学术氛围,深深地吸引了贺老师。作为中山大学第一批到岗的“预聘-长聘”制教研系列教师之一,贺嫣颐老师表示,在中山大学引进人才政策强大的支持和保障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流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办公条件,让青年学者可以潜心教学科研工作。贺嫣颐老师所加入的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1929年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拥有浓厚的学术底蕴和人文关怀。学院积极支持年轻人独立开展工作,并大力帮助青年教师发展教学科研能力,激励着青年教师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在没有后顾之忧的环境下工作,总能让人一往无前”,贺老师笑着说道。

 

 

潜心科研,宁静致远

地表入射太阳辐射,是地球系统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多圈层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地基观测、卫星遥感和模式模拟等综合手段,贺嫣颐老师针对全球暗化和亮化现象,开展了太阳辐射数据重建、模式模拟评估与校正、长期变化和极端情况归因研究。研究结果提升了对气候系统中基本过程的科学认识,尤其是陆地表层系统中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强了未来极端气象气候事件的预测能力,为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区域气候环境提供科学支持。贺老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研究成果不仅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IPCC AR6)和Nature 集团期刊论文等正面引用,同时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和讨论。多次受邀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并以口头报告形式汇报以上研究成果,包括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举办的全球可持续科技和创新大会(SRI2023)、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年会(EGU2023)、中国气象学会青年科技论坛等。

参加青藏高原野外气象数据采集工作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仍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求真。贺嫣颐老师表示希望在中山大学可以潜心科研,为气候变化研究及其减缓措施提供更多的科学贡献,争取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中为国家和社会尽微薄之力;同时虚心向学院教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尽快适应新环境,致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自己的团队,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