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学者的成长之路——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吴铁成:立足中大,逐梦海洋

发布人:方成伟

编者按:“十四五”以来,中山大学以“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专职科研系列人员与博士后为主体的专职研究人员队伍成为我校师资的生力军。学校积极推行分类评价机制和“代表性成果”制度,促进优秀的专职研究人员脱颖而出,成为我校青年学术骨干,并逐步成长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青年人才。专职研究人员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冉冉升起,他们的成长之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鼓舞。

想了解他们在科研时是否经历过迷茫吗?

想了解他们如何在中大实现自我蜕变与成长吗?

想了解他们未来有何计划吗?

人力资源管理处重磅推出“优秀青年学者的成长之路”系列推送,展示这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的精彩风貌!

本期嘉宾: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吴铁成 副教授

吴铁成,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曾任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博士后,2022年通过转聘途径晋升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船海复杂流场精细化测试与仿真、拖曳水池试验技术等。博士后期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部分成果被国际拖曳水池会议组织(ITTC)引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未来将继续深入开展船海复杂流场精细化获取、揭示、仿真预报等相关研究。

 

立足中大 逐梦海洋

2018年我通过中山大学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第一次与美丽的中山大学结缘,通过学习和交流,我深入了解到中山大学“大海洋学科群”的发展重心和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定位与布局,深刻体会到学校深耕海洋事业的坚定决心,更加感受到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发展速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机遇。因此,2019年博士毕业后,我毅然决然选择来到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吴铁成2018年参加中山大学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我从事的复杂流场测试的相关研究,往往需要搭建多系统的试验平台,得益于学校、学院和团队共同为专职研究人员搭建的科研成长平台,在学院“明月”、“星辰”青年教师培育计划的支持下,在学院领导、同事以及合作导师邓锐老师的帮助下,科研启动问题迎刃而解,我也很快融入到海工学院温暖的大家庭,并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工作。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聚集了诸多涉海高科技企业,相关前沿科学和工程问题为我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我陆续开展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新型无人船艇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吴铁成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合影

通过学校“近者悦,远者来”人才政策的吸引,在学院“引育并举”的人才发展理念下成长,通过导师、团队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2022年我成功通过转聘途径晋升为副教授,能取得如此进步,离不开学校开放的人才成长和晋升机制,离不开学院的悉心培养和大力支持。特别要感谢学院领导、同事、合作导师以及学业生涯中的良师益友一直以来的无私帮助与支持,在新的阶段,我将以更加投入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肩负“立德树人”使命,心系海工事业发展,继续开展船海前沿水动力问题研究,为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自己新的力量!

 

中山大学一直高度重视专职研究人员的培育工作,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创新发展机遇、更为广阔的科研平台、更加多元的职业路径,并专门为专职研究人员开通了转聘专任教师的绿色通道。欢迎优秀的青年人才选择中大,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高水平人才高地,实现个人与中山大学共同快速发展。

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关注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山大学招聘信息,我们真诚地期待您的加盟!我们在风起云涌、朝气蓬勃的粤港澳大湾区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