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星·专职研究人员到教授的成长之路——生态学院梁敏霞
编者按:“十四五”以来,中山大学以“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专职科研系列人员与博士后为主体的专职研究人员队伍成为我校师资的生力军。学校积极推行分类评价机制和“代表性成果”制度,促进优秀的专职研究人员脱颖而出,成为我校青年学术骨干,并逐步成长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青年人才。专职研究人员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冉冉升起,他们的成长之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鼓舞。
想了解他们在科研时是否经历过迷茫吗?
想了解他们如何在中大实现自我蜕变与成长吗?
想了解他们未来有何计划吗?
人力资源管理处重磅推出“未来之星·专职研究人员到教授的成长之路”系列介绍,展示这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的精彩风貌!
本期嘉宾:生态学院 梁敏霞 教授
姓名:梁敏霞
学院:生态学院
转聘时间:2022年
曾任职务:博士后、特聘研究员
现任职务:教授
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群落构建

个人简介
梁敏霞,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曾任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和特聘研究员,2022年通过转聘途径晋升为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在病原菌和菌根真菌相互作用进而驱动森林群落物种共存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New Phytologist、Ecology Letters等期刊,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资助。未来将进一步开展土壤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研究。

您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是什么?目前在领域内具备怎样的学术影响?
我的研究工作在黑石顶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是结合长达十四年的野外调查和精妙的幼苗生长环实验,阐明病原菌、不同类型菌根真菌如何共同驱动森林群落物种共存(Liang et al., 2020, Nature Communications; Liang et al., 2021, New Phytologist)。目前在国际和国内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相关成果被评为国际菌根协会(International Mycorrhiza Society)十大杰出成果,植物学国际顶级期刊《New Phytologist》专门撰写长篇评述推荐本人成果。
您目前聚焦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研究进度如何?
我目前主要关注的科学问题是: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驱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通过长期动态监测数据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已经在投稿阶段。同时,我在黑石顶保护区内建立了一系列的氮磷添加样地、林下同位素实验、温室大型控制性实验,进一步解析上述科学问题。

您在中大从事博士后和特聘研究员的工作期间,学校、学院和团队对您有什么帮助?
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大这个平台的重要性。我的国自然青基、两个面上、优青都是第一次申请就成功了,没有大平台的支撑肯定是无法做到的。同时,由于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均没有教学任务,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科研工作,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好成果,也是我获得优青的基础之一。
学院对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关爱和帮助,经常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开展转聘经验交流活动。在与各位专家的交流中,个人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本人在进入余世孝教授团队后,参与调查积累了十几年的动态监测数据,开展了数个持续十几年的实验。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是高质量文章发表的基础。此外,我所在的团队学术气氛浓厚,同门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追求进步,为科研之路增添了许多欢乐与勇气。
您认为完善优越的平台、系统的科研训练、持之以恒的坚持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是否都很重要?
完善优越的平台和系统的科研训练让我们站得更高,持之以恒的坚持使我们走得更远,因此三者对于我们的成长是缺一不可的。
转聘为教授后,您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有什么设想?
导师常常教导我们的两句话是,“学做科研必须先学会做人”,“细节决定成败”。年少时听起来觉得是鸡汤,近年来细细品味,才发现这两句话是科研道路上的真理。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从师姐的身份转变为教授后,我希望继续站在学生的身旁,引导他们从点滴开始,加强品德修养,提高学术造诣,共同进步成为更好的人。

未来您在科研方面有进一步的详细计划吗?
希望继续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中做实验,解开大自然的谜团。争取在5-10年内,建成一支蓬勃向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团队。
新进站的博士后们刚刚进入人生和科研的一个新阶段,如果请您对他们留一句寄语,您会说什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中山大学一直高度重视专职研究人员的培育工作,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创新发展机遇、更为广阔的科研平台、更加多元的职业路径,并专门为专职研究人员开通了转聘专任教师的绿色通道。欢迎优秀的青年人才选择中大,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高水平人才高地,实现个人与中山大学共同快速发展。
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关注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山大学招聘信息,我们真诚地期待您的加盟!我们在风起云涌、朝气蓬勃的粤港澳大湾区等着您!